首页

伊轩女王美脚社区

时间:2025-05-25 15:19:31 作者: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 浏览量:35810

  春灌累计供水463亿立方米

  抗旱保灌的同时,全力防御“龙舟水”

数据来源:水利部   制图:张丹峰

 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(记者李晓晴)记者从水利部获悉:春灌已近尾声,全国累计灌溉供水463亿立方米,灌溉面积近4亿亩;5320余处大中型灌区充分发挥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,累计灌溉面积近3亿亩,为保障夏粮丰收提供了支撑。今年冬小麦主产区受旱较严重的河南、陕西、山西等省份386处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2713万亩,灌水量超30亿立方米。

  今年以来,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1%,江河平均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。特别是西南地区去冬以来、北方冬小麦主产区3月以来,降雨持续偏少,叠加高温大风天气,土壤失墒加快,耕地受旱较常年同期略偏重。

  水利部滚动会商研判旱情形势,近期针对山西、湖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8省区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(针对广西的应急响应已终止),派出10个工作组赴一线调研指导抗旱工作。

  科学调度保障水源。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配,确保流域内灌溉用水。针对局地旱情,今年黄河中上游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66亿立方米,长江上游水库群累计向下游补水380亿立方米,全力保障灌区和下游沿线城乡用水。

  加快完善灌排设施。去年中央投入超1000亿元实施1300多处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项目。各地抢抓时机开展冬春修,加快完成灌区项目和灾毁灌排工程修复,解决渠道输水不畅、卡点堵点问题,补齐灌排体系短板,4257处重点水毁水利设施基本完成修复,春季农业生产中已发挥效益。

  坚持实施科学灌溉。建立受旱区域大中型灌区灌溉保障情况台账,指导地方逐灌区摸排冬小麦等作物所处生育期、需水量、灌区可供水量,摸排待播地缺水缺墒情况,以旬为周期滚动预测作物时令灌水需求,结合水源及预期来水情况,分析研判未来供水保障能力,提前做好水源调度。坚持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,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灌溉。

  在做好抗旱保灌工作的同时,全力做好“龙舟水”防御。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,受南海季风爆发和副热带高压北抬共同影响,我国华南地区极易出现持续性、大范围的集中降雨过程,易引发珠江流域性洪水,俗称“龙舟水”。

  水利部坚持预防为主,开展流域水旱灾害防御监督检查,协助地方排查度汛安全隐患。4月底前已基本完成水毁设施修复,督促个别未完成修复项目加快施工进度,逐一落实安全度汛措施。

  6月1日起,我国南方地区将进入主汛期。水利部将坚持以流域为单元,掌握洪涝干旱致灾风险,守住守牢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底线。

  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05月25日 第 02 版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韩国国会未通过针对总统夫人的“金建希特检法”

伴随出境游的快速恢复,春节期间国际和港澳台漫游的平均日活客户数达298万人,较2023年春节增长超过100%,较2023年国庆假期增长8.7%;其中,大年初四至初六三天漫游日活客户数处于峰值水平,日均活跃客户数达到或超过310万人。春节期间全国移动电话计费时长共计697.5亿分钟,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春节下降0.13%。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318.5亿条,按可比口径较2023年春节下降2.5%;其中,2月9日(除夕)移动短信发送量达峰值(60亿条),同比增长18.8%,短信业务在提醒提示、验证认证等方面作用进一步发挥。

专访学者晏青:饭圈冲突反映的是社会文化断层和价值分歧

为攻克这些技术难题,项目部经过科研和实践,不仅克服了巨厚高压盐膏层的高风险,而且首次实现在盐膏层内定向钻井,突破了多项盐下水平井钻井技术瓶颈,探索出“精准动态控压固井”配套技术,大幅度提升了盐膏层固井质量合格率,解决了碳酸盐岩裂缝和溶洞型漏失难题……如今,米桑油田已建成并投产伊拉克最大的油气水电一体化处理终端,投用标准化示范脱气站,铺设逾1500千米油田集输管网。截至2023年底,米桑油田群累计产油已超12亿桶。

上海推出商品房“以旧换新”活动 支持居民合理梯度置业

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于1998年成立,是福建省第一个依托史前遗址建立的专题博物馆。该馆的基本陈列为《海风山骨——昙石山文化陈列》,于2020年底升级改造完成,整个展线长约220米,面积1460平方米,由“闽在海中”“向海而生”“食在海边”“浮海远洋”四部分组成。

解放军报社论: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

如果说从花卉种植到AI是充满想象力的产业嫁接,那么航天航空产业在丰台的蓬勃发展则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。丰台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发祥地,中国第一个机场——南苑机场、第一所航校——南苑航空学校都在丰台。中国自主研发第一枚导弹“东风二号”、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、“神舟五号”步入太空,位于丰台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亲历了这些大事的每个瞬间。

98岁印尼侨胞携祖孙四代回祖地福建漳浦寻根

龙戏珠、龙咬珠、排寿字、蹲马龙……表演者矫健的身姿在碇步上腾跳,随着节奏舞动金龙,只见那金龙腾空而起,似有直冲云霄之势,又急转直下,翻腾入流,游龙戏水,此起彼伏,伴着激昂的鼓点和响锣,一场声势浩大的碇步龙表演就呈现在众人眼前。承载着乡民对新年风调雨顺、生活喜乐安康的美好愿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